English

献给母亲河的歌

2001-01-0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为大江大河作传的想法虽然受到了《尼罗河传》的启发,但真正策划选题并且组织实施则是缘于亲临黄河的深切感触。1998年10月,我去西安参加全国书市,汽车走在黄河风陵渡大桥上,只见桥下宽阔的河滩上人欢马叫,一派繁忙的秋收秋播景象。虽然也是“白日依山尽”的时分,但早已不见了“黄河入海流”的壮观,大桥下缓缓流淌的,只有窄窄的、浅浅的、浑浑的河水,听不见滔滔的水声,看不见浩大磅礴的气势,黄河仿佛是位精神疲惫的旅人在步履艰难地前行。我的心一下子紧缩起来,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吗?

古往今来,帝王将相的传记数不胜数,今天的名人传记也是数量可观,但是却没有人为伟大而神圣的江河作传,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也是极不公平的。

江河是大地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江河孕育文明、哺育文化。祖国大地上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我们的母亲河。千万年来,她流淌着历史,流淌着文明,流淌着民族的苦难悲哀,也流淌着民族的欢乐与希望。江河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她既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也是我们精神所依的文化家园。江河无私地哺育人类、哺育文明,可是人类并没有很好地善待江河。我们已经迈进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江河的处境却每况愈下:黄河断流早已不是新闻,长江洪水的涛声还在耳边回响,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令人堪忧,有些江河终年无水实际已经死亡。

江河是人类的母亲,森林是江河的母亲。但那让我们自豪的历史文明中却有一些东西在今天看来令人汗颜。以历史上的黄河为例,西周时期,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为53%,但从那时起,一方面社会文明在前进发展,一方面人类又对森林和江河采取了极不文明的行为。《诗经》中说:“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黄河岸边的森林在消失。秦始皇修阿房宫,砍光当地森林,又从长江流域的蜀地、荆地调运木材。黄河沿线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主要战场,修筑长城,设置城堡,兴建宫殿,战车檑木,刀枪剑戟,哪一样不取自森林,不危害江河。到晚唐时,黄河流域的森林已经大面积消失,韦庄的诗句“雕阴无树水难流”,便说明黄河支流无定河两岸的森林已经砍伐殆尽,年年砍伐、代代破坏,到解放前夕,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降为3%,不足0.3亿亩,黄河流域森林的大面积消失,对黄河的危害是致命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态的恶化,人类正在缩小自己的生活范围,在狭小的空间里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舒适,变得越来越远离自然,和自然生疏了。但人是自然的产物,是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当我们一朝猛醒,渴望走回自然怀抱,梦寻田园诗情时,却发现面对的江河大地早已改变了模样。人们处于现代文明造成的生态恶化的尴尬境地。空调使屋里凉爽,室外却酷热似火炉;喝着瓶装的纯净水,生活用水却出现严重危机;城市以外的自然江河干涸污染,我们却陶醉于城市的人造河流。但是,当沙尘暴铺天盖地呼啸而来横扫千里时,难道我们还能用什么东西把自己罩起来吗?

江河的现实状况,其实是人类命运危机的先兆。失去了江河,我们将失去一切,包括我们自己。为江河立传,就是要使人们重新认识江河在社会发展中的伟大意义和对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使更多的人关注江河的命运,树立对江河的忧患意识、关爱意识和反哺意识。在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里,愿祖国大地上的每一条江河都清澈丰沛,长流不断,岁岁安澜。

(任文京:河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大江大河传记丛书”(第一辑)

《黄河传》《长江传》《珠江传》《运河传》

《淮河传》《塔里木河传》《雅鲁藏布江传》

河北大学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